首页 >  科研快讯 >  正文

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李洪忠/任国胜教授团队在STTT发表综述

近日,我校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李洪忠、任国胜教授团队于国际权威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了题为Neuro-immune crosstalk in cancer: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该论文从机制到临床应用系统地阐述了肿瘤中的神经-免疫互作。李洪忠教授和任国胜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蒲添翼博士和孙嘉政博士后为共同第一作者。

神经系统作为机体的核心调控网络,不仅主导运动、感觉和认知等基础生理功能,更通过与免疫系统的双向通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经典肿瘤微环境(TME)理论聚焦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分泌因子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却长期忽视神经组分的关键作用。最新研究表明,TME中存在复杂的神经-免疫-肿瘤细胞互作网络。神经系统通过局部调控机制(如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支配及胶质细胞调节)和系统调控途径(包括昼夜节律同步、压力调控和脑肠轴协调)塑造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为维持生存优势,肿瘤细胞可模拟神经元抗炎表型表达特定分子,从而逃避免疫监视。这种分子拟态会导致免疫系统对神经组织的误攻击,引发神经损伤、加重患者病情并提高死亡率。

论文从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神经免疫环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神经-免疫互作,外周肿瘤中的神经-免疫互作,压力、节律、脑肠轴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肿瘤免疫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靶向神经免疫调控的肿瘤治疗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神经-免疫-癌症轴的分子互作网络及其调控机制,为靶向神经免疫调控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

图1 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神经环路

文章还系统地探讨了不同肿瘤中存在的神经-免疫互作,易引发副肿瘤综合征的肿瘤类型以及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靶向神经免疫互作的癌症治疗的临床试验。尽管神经组分在TME中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但其调控的精确机制仍有待深入探索。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神经/免疫细胞的时空异质性,神经-免疫网络的复杂性,临床前模型与人类TME的差异。克服这些挑战将需要整合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先进显微成像和计算生物学方法,并结合跨学科研究,以推动基于神经免疫调控的精准抗肿瘤策略的发展。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牛博平台重大科技人才项目A类、牛博平台未来医学青年创新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全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241-8

编辑:蔡雨齐 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