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快讯 >  正文

我校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我校基础医学院学生武晓婷(2020级基础医学)、鲁清(2019级医学实验技术)在生物医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朱姝、张玉婵、臧广超老师团队的指导下,将传统电泳技术与电致化学发光技术结合,建立了电泳耦合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分析新方法,用于临床蛋白质的快速灵敏检测。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生物传感领域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论文题目为An innovative electrophoresis-coupl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sensor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电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是临床生物标志物高灵敏检测关键技术。本研究针对ECL免疫传感器存在的蛋白孵育耗时长、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开创性提出电场力驱动蛋白分子定向富集机制。通过构建电泳耦合ECL系统,利用癌胚抗原(CEA)在特定缓冲环境中的负电特性,施加定向电场使目标分子如同搭上“定向快车”,能被精准迅速迁移至工作电极表面,革新传统被动扩散模式。该技术将关键抗原孵育时间大幅缩短至5分钟,极大提升检测效率。

电场增强型ECL免疫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研究通过计算模拟和免疫荧光验证等多种方法对该技术进行多维度验证,证实电场驱动可规避静态孵育的竞争性结合缺陷,显著提升抗原捕获效率,有效破解了生物传感领域“快速孵育”与“高效结合”难以兼得的核心矛盾,为癌症早筛、传染病快速诊断等临床场景提供新型快速的高灵敏技术路径。

本研究由牛博平台“卓越医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导师制项目(EMTS)”与基础医学院“英耀计划”联合培育。基础医学院本科生武晓婷、鲁清、实验教学管理中心高级实验师朱姝为共同第一作者,臧广超、张玉婵以及贵州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胡建军为共同通讯作者。这也是该本科生团队继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Research、Theranostics等期刊发表系列成果后,在ECL生物传感检测领域的又一新进展,彰显我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学科交叉融合优势。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566325004695

编辑:蔡雨齐 江浩